JAPANESE FOREST

Column

传统的日本木材加工技术
法隆寺

传统的日本木材加工技术

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筑也在日本,这就是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法隆寺。据说建于公元607年,这建于1400多年前的木造建筑至今仍然屹立 。法隆寺是一座佛教寺院。据说佛教诞生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并在公元538年或者552年左右经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当时,伴随着佛教的教义,一些僧侣和修建寺院的工匠也从朝鲜半岛渡海 来到日本。他们建造寺社佛阁时不仅掌握了日本木材的特性,还考虑到日本的气候风土和地震频发的环境特征。
法隆寺修建之前的公元578年,从朝鲜半岛渡海而来的3名木匠就建造了一座名为四天王寺的寺院。其中一位名叫金刚重光的木匠创立的木匠 团体不仅参与了四天王寺的建造,还参与了修葺、扩建和其他寺社佛阁的建造。其活动范围跨越了时代,转变为建筑公司延续至今,这就是“株式会社金刚组”,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企业。

宫大工及其技术

宮大工とその技術

像金刚组这样的建造和修理寺社佛阁的木匠,在日本被称为“宫大工(宫殿木匠)”。他们也从事世界遗产、国宝、文化财产指定建筑物等具有文化意义的贵重建筑物的建造和修补等工作,因此宫大工这种工匠不仅需要掌握建筑学,还需要具备宗教学、历史学等非常广泛的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尤其是要掌握被称为“木组工法(木架构工艺)”的技术,其建筑物的骨架中几乎不使用钉子和金属器件,而是在木材上切凿出卯眼等结构,通过拼接将木材和木材紧密地组合起来,这种技术需要花费10年以上的苦功才能学会。因为比起在木材上钉钉子进行固定,利用木材插接组合修建而成的建筑物具有更强的抗震性。
世人皆知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木材在地震的晃动中,即使受到弯曲力的影响,也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耐久性。由于恢复原状的能力也会同时发挥作用,因而受到地震的巨烈晃动时,木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变形来释放力量。在建造建筑本身巍峨高耸的寺社佛阁时,与其使用钉子等将木材固定在一起,使其能够承受晃动,不如利用木材自身的弹力和复原力来卸掉外力,这样才能建造出耐震的建筑。另外,采用被称为“础石(基石)”的石材来做建筑物的基础,并将柱子立于其上。这样在地震中摇晃时,因为基石和柱子之间没有固定,所以可通过相互偏离来分散外力。而且,置放基石垫底可防止湿气从地面渗入木材,也是一种使木材不易腐烂的办法。宫大工的技术是日本抗震、隔震、减震技术的原点,一直传承至今。

礎石(そせき)

木结构所用的木材并非是使用工厂预先加工好的木材,而是在现场亲手将粗材刨削成适合组装木结构的木材。这时必须依据每根木材的生长状态以及各种木材的性质,来决定其适合于什么用途。之后,运用称为“继手(连接)”和“仕口(榫接)”的技术,将木材和木材牢固地接合在一起。
“继手(连接)”是指木材长度不够,需要接长时使用的技术,包括“腰掛鎌継ぎ(螳螂头口榫)”、“台持ち継ぎ(勾头搭掌榫)”、“追掛け大栓継ぎ(榫头互咬吻楔钉榫)”等在内,多达约70种。这就如拼图组合那样需要掌握复杂的知识,以及精确的木材切凿技术。而将不同木材镶嵌组合在一起之后,从外观来看,表面几乎看不出复杂的拼接接口,做得巧夺天工。

木組みに使う木材

“仕口(榫接)”则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按某个角度接合起来的技术。比如各种木材组合成柱子或枋梁等构件时使用。包括被称为“兜蟻掛(搭交燕尾榫)”、“大入蟻掛(贯通枘燕尾榫)”等结构。另外,还有使用各种规尺按不同角度正确地组合木材,被称为“规矩术”的工艺技法,据说仅仅要掌握这一系列技术就需要苦练10多年。

日本木材加工用的工具

宮大工

日本的木材加工使用斧头、劈刀、刨子、锯子、凿子、锉刀等各种工具。其中,刨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刨子是用来将木材表面刨成平面的工具。世界各地都有刨子,国外的刨子使用时大多是按在木材上往前推,而日本的则是按在木材上往回拉的。现在还有电动刨子,在世界各地都是木材加工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但在日本用刨子的理由,除了刨平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通过在木材表面刨出薄如蝉翼的刨花,给木材加工出美丽丝滑的光泽。

鉋

日本扁柏是神社佛阁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因为是一种色泽洁白、年轮不明显凸出、木质匀称细密的木材,经过刨子刨削后,看起来就像丝绸一样洁白夺目。用刨子刨光过的扁柏,即使不再上漆或进行其他加工,只是实木状态也能呈现出淡雅脱俗的自然美。此外,日本柳杉等其他木材经过刨削,木材纹理清晰并带有光泽,是非常漂亮的建筑材料。日本人自古以来就熟悉木材特性,这种技术能将木材原始美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也是该技术得以继承并活用的证据。

Column

top